五爷庙
万佛阁(五爷庙) 最新旅游攻略须知
山西忻州万佛阁是塔院寺的属庙,占地面积为两千平方米,计有殿堂楼房二十三间。这里主要建筑有三座,一是文殊殿,二是五龙王殿,三是古戏台。
万佛阁创建于明代,重修于清代,现时殿宇多为清代所建。坐东向西的文殊殿系明万历四十四年创建,面宽三间,分上下两层,三檐歇山顶,檐建繁复,上下左右勾连,坚固牢实,装饰性很强,在五台山殿建中别具一格。殿内下层供文殊、观音、普贤三菩萨,文殊骑狮,观音骑“朝天吼”,普贤骑象,塑像高大。塑工传神,着彩鲜艳。殿内下层左、右、后三壁,立有木制方格,格内或两排或三排放满三寸高的泥塑贴金小佛像。二层楼上正中悬有明万历年间铸的铜钟一口,较显通寺铜钟略小。殿台正中供地藏王菩萨,左侧立地藏王菩萨的弟子道明和尚,右侧立道明和尚的父亲,塑为员外的装束打扮。神话传说地藏王菩萨开创九华山道场,当地的一名员外不卖予地片,后来员外的儿子把地片奉献出来,并出家当了和尚,取法名为道明。放在塑像排列中,道明和尚立于上首,他的父亲立于下首。地藏王菩萨的左右外侧,各排列五尊塑像,称为“十殿阎王”。楼上左、右、后三壁同样立有木制方格,内放小佛像,就连楼顶横梁上,也排放着小佛像,上下两层有泥塑小佛像万余尊,故文殊殿又名万佛阁。该寺即以这座佛像众多的万佛阁命名。
坐北向南的五龙王殿创建于清代,重修于民国年间。重建时,在殿外又加建了一个前庭,改变了原殿模样,在结构样式上显得雍容丰满,殿正面的檐台也显得阔做多了,殿内供金脸五龙王,俗称五爷。五龙王是五台山特有的神像。传说老早以前,五台山是荒凉的不毛之地。一次,文殊菩萨受请到东海龙宫去讲经传法,临走时,把改变五台山气候,造福百姓僧众的想法告诉老龙王,老龙王割爱陪送了歇龙石。“不想,老龙王的五个儿子外出回海,见没了歇龙石,打问到是文殊菩萨带走了,大怒,便腾云驾雾直冲五台山来。五个龙王没讨得歇龙石,反而被文殊菩萨收伏,答应愿为弟子,听从驱使。这样,五龙王就上了北台顶,专管五台山的播雨。殿内五龙王居于正中,左侧有大龙王、二龙王、龙母,右侧有雨司、三龙王、四龙王。龙王弟兄五个中,五龙王塑成了金脸。以前,五龙王塑像是黑脸,佛家传言,说五爷性子暴烈,伺奉稍有不慎,就要发脾气动怒。险由黑色变为金色,就使五爷的脾气变温和了。
【门 票】暂无(五台山内的景点 进山费168含)
【开 放 时 间】8:00-18:00
【交 通】有观光汽车(每天10班左右)从宁武县城发往保护区西马坊。
【气候/最佳出行时间】地处中纬度,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,全年平均气温在4.3到9.2摄氏度之间,年降水量为345到588毫米。无霜期在110到178天之间,年日照时数介于2670到2945小时,风向多为西北风。最佳旅游时间:到忻州旅游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夏季
【忻 州 美 食】小吃特别丰富,有疤饼,因饼上遍布疤痕而名,亦名籽饼。其用料有白面、葫油、白糖、鸡蛋及苏打等。制作时,将和好的面擀成直径约半尺左右的薄饼,在铁锅内铺一层磁砂,放一层饼,进行烘烙。熟后的圆饼呈金黄色,面皮上均匀地布满圆形小坑,状若疤痕,其味香甜,其质酥脆,为别具一格的风味小吃,名闻遐迩。高梁面鱼鱼,本是忻州地区乡间百姓粗粮细做的一种日常食品。近年来一些宾馆、饭店,捕拾民风,将其发展成了招待内外游客的风味食品。高粱面鱼鱼,是用普通高粱经过淘煮漂晾,碾磨成面,用开水和好,人工搓成的。看忻州的农家妇女们搓鱼鱼,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。其做法是在面案两头各摆五块大似蒜瓣的面疙瘩,然后用两手掌按压和搓动,由远及近,逐渐靠拢,观之手下10条鱼鱼儿由短变长,汇成一片。搓成的鱼鱼儿一般有高粱米粗细,盘起来放在一起长短一致,粗细均匀。高粱鱼鱼蒸熟后,配以羊肉或西红柿汤调和,清爽利口,别具风味。 猪肉、土豆切碎,再加面粉、调味做料搅拌混合,放入碗里再蒸。食用时加热切成块,味鲜迷仙!原平锅魁因在历史上夺得当地炉食之魁而得名。其状若块,约三寸长,寸许宽,卷边滚圆。不包馅的称空心锅魁,包馅的另有名称。应市的多是甜馅锅魁,最上乘的是玫澄锅魁。锅魁饼面橙黄色,具有香、甜、酥、脆的特点,加之包馅的不同、又各具风味,使人久食不厌。
【忻 州 特 产】地区的旅游商品、纪念品、工艺品主要有五台山砚、定襄的澄泥砚和苔蘑以及围绕五台山文殊菩萨而铸造、雕刻的各种金、银、铜佛像、纪念币,以及五台山特有的六道木制的佛珠。
【特 色 节 日】忻州地区的节日和山西的大多是地方一样,正月初一旧为元旦,辛亥革命后改称春节,但民间仍视其为年节,过此节称为过年。过年的活动实际上从头年的腊月二十三已开始,此日称为“小年”。山西多数地方都于这天夜间祭祀灶君,供奉糖瓜、灶糖等,送其上天。此后,各家都要做新衣,备佳肴,清扫布置居室庭院,准备过年。年三十下午,各家都要挂年画,贴春联、福字等。除夕,点燃旺火,迎祭诸神和祖先,家人团聚一堂,包、吃饺子,欢度良宵,称为守岁。初一早晨,多数人家吃饺子;天亮后礼祀神灵祖先,祭毕开始拜年。拜年有家拜、近拜、远拜、团拜等形式。家拜是一家人中小辈拜长辈,近拜是给本村未出五服的长辈拜,远拜是本村亲朋好友互拜,团拜是城市机关人员、企事业单位职工互拜。晚辈给家长拜年后,长辈要给未婚晚辈“压岁钱”。从初二开始走亲戚,出嫁之女回娘家多在初二、初三。初五俗称“破五”,各家将初一以来积存的垃圾倒掉,谓之“送穷”。从初一开始民间有许多禁忌,例如忌打碎碗碟,忌说有吉利话语,有倒垃圾,有往院里泼水等等。破五之后,这些禁忌解除。初七为人日,有些地方祭神以求人口平安。初八为谷日,祭星及谷神等,以求丰收。初十为石头生日,祭石神;民间亦称此日为老鼠娶亲日,有的在墙角、土穴等处置放食物供食用,以免其害。还有端午节、中秋节、重阳节等等。
【旅游须知 / 攻略】自行拍照,爱护环境,注意人身财产安全。烧香请愿按照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!总之无论是否信仰佛教,都要尊重佛家的礼节和禁忌!
★对寺庙的僧人、应尊称为“师父”或“法师”,对主持僧人称其为“长老”、“方丈”、“禅师”。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“喇嘛”,即“上师”意,忌直称为“和尚”、“出家人”,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。
★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,微微低头,或单手竖掌于胸前、头略低,忌用握手、拥抱、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。
★与僧人交谈,不应提及杀戮之辞、婚配之事,以及提起食用腥荤之言,以免引起僧人反感。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、指点议论、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、乱动寺庙之物,尤禁乱摸乱刻神像,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。同时,也要照看自己的孩子,以免因孩子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。
★在寺院中不得吸烟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,在大殿中不得拍照、摄影。
进庙门有讲究
进庙门。一般来说,寺庙都有三个门可进入。作为普通游客,应从最右边的那个门进入。而中间那个门,实为“空门”,也就是说,这个门只供出家人进出。其二,男女有别。据说,这进寺门或是进大殿的时候,男出左脚,女出右脚,跨门而入。记得啊,千万不要踩门槛
跪拜礼佛的规范动作
游人,香客先要将身上背的,手里提的包放在旁边,然后在佛像前右边的蒲团上跪拜,双手掌心向上,头叩下至手掌,抬头时翻掌伏地,再合十.
上香的规矩
游人,香客烧香,请香。一般来说,烧香的话,一只清香代表一心一意,三支清香代表“戒、定、慧”三无漏学,同时也表示供养佛、法、僧常住三宝。其四,点香。大家需要谨记,点香只可用左手;拿香应为双手。此外,切不可用口对香吹气。其五,插香。三支清香点燃后,应把第一支香插在中间,默念:供养佛;第二支香插在右边,默念:供养法;第三支香插在左边,心中默念:供养僧。其六,跪拜。双膝跪在蒲团上,双手合空掌,高举过头顶,向下至嘴边停顿,可许愿,再向下至心口,默念,再摊开双掌,掌心向上,上身拜倒。所谓”烧三炷香”.香要插端正,如果随缘插一炷香,也要插正,否则视为对佛之不敬。
斋饭的规矩
在寺庙里吃顿素斋,是很有风味的。素斋,不但有各式素食名菜,而且米饭是用柴火烧大锅,山泉水煮香米,味道清香可口。僧尼在吃斋饭前都要举行上供仪式,仪式结束后,入斋者应谦让地落座于下席(背朝北为下席)。注意不要坐在当家师的对面,在佛堂上更不可坐在佛像对面,吃斋饭时,夹菜要用桌上的公筷,切忌高声说话,更不可嬉笑吵闹,出家人惜米如金,注意不要撒下饭粒。一般情况下,在寺庙里用斋,僧尼是不收饭钱的,入斋者应自觉在佛堂功德箱内投入一些香火钱,以示乐施的诚意。
举止有礼
在寺庙中见到僧尼,要合十施礼.经堂法器,香案蜡烛,供品不可随意乱动.此外,僧人都忌讳别人探问他(她)的身世和出家缘由,不可随意向其提出这种”敏感”的问题.
本文来自北京搜游网山西旅游频道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bjsoyo.com/gn/sx/sx/jd/2010/11049.shtml 转载请以链接方式注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