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别样风情
蔚蓝色的大海、乌红的层岩、碧绿的植被,伴随着海的波涛,鸟的啾鸣——远离繁华都市喧嚣的东平洲,宁静、悠远,展示了香港的别样风情。
最蓝的海和天空
东平洲位于香港东北水域的大鹏湾内,岛形如新月。东平洲全岛面积1.1平方公里,由沉积岩组成,岩层一层一层的平叠着,地势平坦,故得“平洲”之名。因是香港最东的一个海岛,故称东平洲。东平洲被评为香港野外四大景观之首,因为它周围是辽阔的汪洋,天与地、海与岛相互映衬,海天一色,而岛上千奇百怪的特殊地貌更是引人入胜。那里有香港最蓝的海和天空,空气十分干净。东平洲以怪石闻名,因为风的长期抚摩,已经风化成奇形怪状。这里有一处著名的更石楼,可以看见香港的第一线阳光。
离开“石屎森林”
周末的码头上总是熙熙攘攘,等待出发的人群。向外看去,总是荡漾不休的深碧海水,远处的隐隐海岛,天水茫茫,以及因几分期待而微感不耐的心情。总算开始上船了,其实也只等了10多分钟。依次买票上船,往返80港币,不算贵。只有公休日才有的航次,所以基本上将近满船。旅客以青年人居多,也有几家偕老幼同游。讲国语的内地人也不少,且多是结队而行。
在码头时,总向船上看;在船上,自然就向码头张望,对面山上便是香港中文大学。琼花十里碧波路,晨风还共海风清。此去东平洲,十海里。此时对岸尚偶有高楼林立,再往前去,四下便少人烟。看船尾的浪花,洁白如玉,激荡生姿,观之可以入神。
“四大奇观”之首
一小时后刚才还渺渺朦胧之岛东平洲,已在眼前,木石可辨。一入眼便是东平奇石页岩,临波磐磐,环岛皆是,就连小卵石也多有层纹。东平洲最美的是它的石头———“平洲奇石”,它被称为香港的“四大奇观”之首。海浪拍打着的千层石色彩缤纷,斑驳零落,这是香港独一无二的景色。东平洲地质独特,它由粉砂岩、泥岩、泥灰岩以及燧石层构成,经过亿万年地壳变动,以及风化、海蚀、断裂而形成现在独特的页岩,外貌看似千层糕,俗称千层石。地层厚度为200米,每个层理约厚1-5毫米,层理清楚,岩性及频色相互影响,风化后色泽变化更丰富,甚至呈彩色条带状。石多扁平,历年风化,表面黄褐。入手颇重,甚坚硬。断面层纹外,表面亦多阡陌。石间多贝螺,珊瑚,不染纤尘。拾得断贝一枚,内为紫白分明,颇喜爱。临海有废屋,台阶多有贝石珊瑚,看来也是就地取材。
一路沿海而行,前面是同船而抵的游客,比我们走得快。浸在潮水里的岩石,依旧不改嶙峋,颜色更增鲜明。最喜石间的贝螺,珊瑚,玲珑小巧,惹人怜爱。石隙水中多有鱼,半透明,寸许长。日炙风吹,只在潮涨潮落间,稍有差池便为涸辙之危。不知是感叹生命的脆弱好还是感叹生命的坚韧好。生死间遨游,而鱼儿不知;天地虽小,仍逐群而游。
更楼石和龙落水
在小岛东南端的海蚀平台上更楼石,有两座约七八米高、形状独特的海蚀柱。这些岩石经过长期的海浪侵蚀和风吹雨打,形成独特的形状,而在两座垂直的岩柱上都可寻找到页岩的节理,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在平洲南端的岩壁难过水,有一道垂直而下的峭壁沿海岸线伸展,经过海浪的日久冲蚀下,峭壁之下形成了很多岩洞,只有在潮水退至十分低和海面极平静的情况下,才可从更楼石步行前往。在海岸外围,面向西南方,有一条长而厚的石带,边缘呈三角形,像极一条露出龙脊的龙潜入水中,故名龙落水。
一路行来,还是看不厌的层岩断壁,阡陌纵横,石面斑驳。在这里,清澈的海水,绵长的沙滩,热带的植物,随海拔缓缓梯次而升,景观丰富而有层次。如果可以的话,生存于东平洲石岸的藤、单齿螺、石蚝恨不得可以伸出八手八脚,牢牢抓紧石缝中的少少空间,免得经常被海水卷走;海浪却依然故我,乘着猛烈的风势,无情地拍击着沿岸的岩石,形成岛上独特的海岸侵蚀地面貌。
本文来自北京搜游网香港旅游频道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bjsoyo.com/gn/hk/hk/fq/2010/47877.shtml 转载请以链接方式注明。